繁 EN

2394 6677 enquire@aidsconcern.org.hk

logologo
  • 關於我們
    • 行政總監的話
    • 組織架構
    • 願景及使命
    • 策略方向
    • 發展里程
    • 所獲認可
  • 求助及支援
    • 認識愛滋病
      • 愛滋病感染途徑
      • 常見徵狀
      • 預防方法
      • 治療方法
    • 愛滋病病毒測試
    • 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
    • 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
    • 懷疑感染愛滋病病毒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 病理
      • 日常生活
      • 治療
      • 支援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家人朋友
    • 其他性病資訊
      • 淋病
      • 梅毒
      • 衣原體
      • 生殖器疣
      • 皰疹
      • 陰蝨
      • 甲型肝炎
      • 乙型肝炎
      • 丙型肝炎
  • 測試服務
    • 免費測試服務介紹
    • 「關懷愛滋」 健康服務中心開放時間及惡劣天氣下的安排
    • 在線風險評估
    • 預約免費測試
    • 免費流動測試服務
    • HIV及梅毒自我檢測
      • 手指針刺取血 HIV 自我檢測
      • 口腔黏液 HIV 檢測
      • 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
      • Shall we talk? 自我檢測支援服務
    • 全港HIV測試中心位置
  • 我們的工作
    • 感染者支援服務
    • 男男性接觸者社群服務
    • 男士健康服務
    • 青少年服務
    • 倡議及研究
      • 暴露前及暴露後預防性投藥
      • 自我檢測工具
      • 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權益
      • 性小眾法律權益
      • 青少年正面性教育
      • 少數族裔權益
  • 最新資訊
    • 活動
    • 新聞稿
    • 會訊
    • 年度報告
    • 其他刊物
  • 支持我們
    • 成為企業夥伴
    • 成為義工
    • 職位空缺
  • 立即捐款
    • 單次捐款
    • 「三零同盟」月捐計劃
      • 個人捐款
      • 企業捐款
      • 增加現時每月捐款額
    • 遺產捐贈
    • 常見問題
  • 社企 MY PLACE
    • MY CHECK UP 性健康檢查及醫生服務
    • MY COACH 輔導服務
    • MY LIFE SKILLS 性教育工作坊
    • MY PLEASURE 網上商店
    • MY PrEP 身體檢查及醫生處方配藥
    • MY SELF-TEST 自我檢測
  • 場地預約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行政總監的話
    • 組織架構
    • 願景及使命
    • 策略方向
    • 發展里程
    • 所獲認可
  • 求助及支援
    • 認識愛滋病
      • 愛滋病感染途徑
      • 常見徵狀
      • 預防方法
      • 治療方法
    • 愛滋病病毒測試
    • 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
    • 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
    • 懷疑感染愛滋病病毒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 病理
      • 日常生活
      • 治療
      • 支援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家人朋友
    • 其他性病資訊
      • 淋病
      • 梅毒
      • 衣原體
      • 生殖器疣
      • 皰疹
      • 陰蝨
      • 甲型肝炎
      • 乙型肝炎
      • 丙型肝炎
  • 測試服務
    • 免費測試服務介紹
    • 「關懷愛滋」 健康服務中心開放時間及惡劣天氣下的安排
    • 在線風險評估
    • 預約免費測試
    • 免費流動測試服務
    • HIV及梅毒自我檢測
      • 手指針刺取血 HIV 自我檢測
      • 口腔黏液 HIV 檢測
      • 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
      • Shall we talk? 自我檢測支援服務
    • 全港HIV測試中心位置
  • 我們的工作
    • 感染者支援服務
    • 男男性接觸者社群服務
    • 男士健康服務
    • 青少年服務
    • 倡議及研究
      • 暴露前及暴露後預防性投藥
      • 自我檢測工具
      • 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
      •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權益
      • 性小眾法律權益
      • 青少年正面性教育
      • 少數族裔權益
  • 最新資訊
    • 活動
    • 新聞稿
    • 會訊
    • 年度報告
    • 其他刊物
  • 支持我們
    • 成為企業夥伴
    • 成為義工
    • 職位空缺
  • 立即捐款
    • 單次捐款
    • 「三零同盟」月捐計劃
      • 個人捐款
      • 企業捐款
      • 增加現時每月捐款額
    • 遺產捐贈
    • 常見問題
  • 社企 MY PLACE
    • MY CHECK UP 性健康檢查及醫生服務
    • MY COACH 輔導服務
    • MY LIFE SKILLS 性教育工作坊
    • MY PLEASURE 網上商店
    • MY PrEP 身體檢查及醫生處方配藥
    • MY SELF-TEST 自我檢測
  • 場地預約
  • 聯絡我們

2022香港區HIV相關醫護人員
獲獎名單

此項活動由HIV感染者和受HIV影響者提名香港醫護人員參與,以表揚優勝者傑出的工作表現和對服務的承諾。

香港區我和我的醫護人員獲獎名單

得獎者

  • 陳雅琪護士
  • 李文寶醫生
  • 薛耀威醫生
  • 譚嘉恒博士

陳雅琪護士

Winner of IAS MMHCP Kristy Chan

陳雅琪護士 | 香港區 | 獲獎醫護人員

提名人Mr Chan(化名): 我提名陳雅琪護士因為……

幾年前我意外地感染HIV,這個病為我身心帶來很多問題。當時我的食道也出現感染,有一段長時間要進食流質食物。我的體力不足以令我維持經營多年的生意,公司最後結業了。我當時整個人意志消沉,感覺失去了生命的一切,更時常慨嘆我的人生為何如此不幸。那時候,毒品成為了我情緒的出口,冰毒讓我感到時間過得更快,與人Chemfum亦令我片刻忘記孤單和傷痛。慢慢地,我開始對毒品成癮,我的性格開始變得暴燥和孤僻,對將來更談不上有任何希望。

機緣巧合地,我被醫院轉介到PS33尖沙咀中心接受戒毒治療,其間接觸到中心的註冊護士陳雅琪姑娘(Kristy)。社工安排我與Kristy見面,她首先對我的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評估,並對我的健康情況作出建議。然後,她安排了不同的同志友善醫療服務給我,包括精神科、牙醫及中醫。每次見醫生,Kristy總會陪伴我,確保我得到適切的治療。

Kristy的性格開朗、親切而有耐性,她耐心的陪伴感動了孤僻的我。每逢等待見醫生時,Kristy總會無微不致地關心我的近況。她對我的性取向、病況和濫藥問題從不批判。例如每次吸冰後我出現了一些難以啟齒的反應,我都會向Kristy求助,她均會運用專業護理知識,詳盡地解答我的問題,而對我從不責備。這對我戒毒和重建信心有著極大的意義和作用。她願意聆聽我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再以不同的問題引發我反省。她的招牌笑容總能令我在她面前暢所欲言,每次和她見面,也會令我覺得豁然開朗。Kristy的幫助使我開始恆常地接受不同的醫療治療,現在我的情緒、HIV病況和濫藥問題也開始受控。最近,我也漸漸重新感受生活的樂趣。

有別於一般醫務人員,Kristy更是我的護士、輔導員和同行者。所以,我希望提名她參與是次選舉,表揚她對男同志濫藥者的貢獻。

故事及經驗分享 #做正確的事

當我第一次以註冊護士的身份為精神藥物濫用者提供服務時,我認為愛滋病毒傳播只在吸食海洛英的士中通過注射傳播。當我開始了解香港 MSM(男男性接觸者)中的“Chem Fun”文化(在性活動中使用精神藥物)時,我意識到他們許多人經常在藥物的影響或同儕壓力下放棄保護而感染 HIV。

一次,我的一位病人流著淚說,他被精神科醫生男友拋棄後,透過檢測發現自己對HIV呈陽性反應。而當他每次去HIV門診,他都會被HIV感染者的“身份”所淹沒,並沉迷於“Chem Fun”。我意識到他不僅受到了他所愛的人的歧視,而且他自己亦對自身有歧視。我無法想像生活在HIV和吸毒者標籤下的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恥辱。我和我的同事們一直在努力為他們營造友善的氛圍,讓他們感到愛和接納。

李文寶醫生

Winner of IAS MMHCP Dr. Lee

李文寶醫生 | 香港區 | 獲獎醫護人員

提名人Timothy Wong: 提名李文寶醫生因為……

李醫生是一位經驗豐富、有責任心、體貼入微的醫療專業人士,在診症時向HIV感染者表現出滿滿的愛與關懷。

故事及經驗分享 #做正確的事

李醫生一直帶領跨界別的護理團隊提供綜合和優質的治療和護理服務予香港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PLHIV)。他們為PLHIV 量身定制抗愛滋病病毒藥物依從計劃。

在過去的幾年裡,李博士就著 PLHIV 不斷變化的需求發展出各重不同的服務,例如針對老齡化 PLHIV 的服務計劃、婦女和生殖健康診所、心理健康服務以及藥物濫用者和ChemSex的諮詢和性健康服務。李博士和他的團隊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生命;說‧故事」的故事書,目的是除愛滋病的污名,讓公眾更好地了解病毒及愛滋病。

李博士以 HKSHM 主席的身份帶領團隊,在本地推廣測不到即不具傳染力 (U=U) 的概念。U=U 運動自 2020 年開始通過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各種平台針對 PLHIV、他們的伴侶和公眾展開宣傳。

薛耀威醫生

Winner of IAS MMHCP Dr. Alfred Sit

薛耀威醫生 | 香港區 | 獲獎醫護人員

提名人Dr. Kee (化名): 提名薛耀威醫生因為……

薛醫生服務於衛生防護中心的紅絲帶中心,多年來為香港的愛滋病研究作出貢獻,當中包括PRISM與HARIS計劃,對於香港監察愛滋病病毒疫情和策劃預防工作有顯著作用。

故事及經驗分享 #做正確的事

我這一代人在童年時期就認識愛滋病,因為政府許多總是在黑暗的背景下拍攝電視廣告講述這個疾病。我對愛滋病最早的記憶是電視上的新聞報導。在報導中,提及到愛滋病的中文翻譯意為「一種因愛而生的病」。小時候,我無法理解疾病名稱的含義,但是卻意識到這是一個禁忌。儘管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它是什麼,但漸漸地愛滋病也成了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在我的青春期,公眾開始有更多關於HIV/愛滋病的信息,但我的學校從未教過它。報紙上偶爾一些報導是我唯一的信息來源。即使在醫學院,由於當時我所在城市的HIV患者仍然相對較少,也沒有太多相關的教學。

我的轉捩點是在 2010 年,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感染愛滋病,我便開始從互聯網上搜索信息。 對我來說HIV不再是書中的疾病,它變成了一個我身邊的實例。在更多感染HIV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情況後,我開始意識到 PLHIV 實際上並不罕見。但是由於社會的污名,他們總是害怕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疾病。

作為一名在公共衛生領域工作的醫生,我有幸從 2015 年開始在政府愛滋病部門工作,我可以在那裡開展很多不同的項目,包括針對少數群體的社區調查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推廣,更加會有一些臨床職務,以便我可以更了解 PLHIV 的需求,更重要是可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在這部門,我能夠與許多關注性少數群體、性工作者或吸毒者的非政府組織合作。我很高興能夠與他們合作,而這讓我在規劃和實施計劃時能更照顧到目標人士們的需求。在這次 COVID 疫情中,我們正在共同努力為許多無法經往常途徑取得藥物的 PLHIV 提供援助。

直到 HIV 可以治癒的那一天,我都會繼續支持 PLHIV 和有風險人們。

譚嘉恒博士

譚嘉恒博士 | 香港區 | 獲獎醫護人員

提名人Eris Lau: 提名譚嘉恒博士因為……

譚博士對他的專業非常了解,並且熱衷於幫助自己病人。他在處理HIV感染者個案方面提供專業建議,也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故事及經驗分享 #做正確的事

譚博士目前是香港一家公立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自 2016 年起為 HIV 感染者 (PLWH) 提供服務。他在倫敦大學學院 (UCL) 完成臨床培訓,該學院具有長久以來為爭取平等而奮鬥。他與英國著名臨床神經心理學家 Narinder Kapur 教授完成學術論文。 譚博士的神經心理學背景使他成為一位提高對 HIV 相關認知障礙 (HAND) 意識的熱心倡導者。自 2019 年以來,譚博士強調醫院與社區的關係,一直嘗試通過心理教育來引起香港當地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和服務用戶的關注。

在他的治療中,他借鑒了包括 CBT 和心理動力學理論。在完成了系統治療的培訓後,他與 PLWH 的工作受到了敘事治療的很大影響,敘事療法提倡把「人」與「問題」分開,讓服務對象跳出主流價值及述說自己的經驗。Barry經常質疑人們描述和解釋世界的過程,繼而邀請 PLWH 與討論他們自己和他人關係,特別是挑戰那些已經主宰他們生活的污名話語。在個人層面提供支持之外,Barry 還於 2017 年在香港開設了首家在公立醫院就診的 PLWH 心理診所,診所會識別出並專門服務面臨 HIV 相關污名的人。 Barry 亦支持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 (PML)患者。他注意到當地護理院有顯著歧視,這使得 PLWH 在出院後的安置並不受歡迎。這樣的經歷進一步鞏固了他致力於促進護理院包容,激勵他最近加入當地慈善機構擔任執行董事會成員,並希望將他的工作帶到組織層面。

  • 關於「我和我的醫護人員」活動
  • 活動內容
  • 參加/提名辦法

關於「我和我的醫護人員」活動

國際愛滋病學會(IAS)「我和我的醫護人員」活動成立於2016 年,是IAS「不遺漏任何人」 (Nobody Left Behind) 行動的一環,旨在促進零歧視與去污名化的最佳醫療服務。

此項全球性的活動將表揚即使在面對帶有歧視性的法律、污名化的傳統與信仰時,仍為HIV感染者和受HIV影響者提供零歧視與去污名化之醫療服務,並促進就醫機會的醫生、護士、診所員工、 藥劑師和其他前線的醫療工作者。透過這些優勝醫療服務人員所分享的個人經驗和故事, 讓更多醫療從業人員想要「做對的事」。

今年活動的目的是慶祝和表彰這些優勝的醫療服務人員或團隊(包括來自同一單位或機構或同一醫療體系的醫療服務人員)的成就,讓其他醫療服務人員能學習這些優勝者所使用的創新方法,並確保HIV感染者和受影響的社群能積極且有意義的參與。

此次活動獲得 Gilead Sciences 全力支持。

活動內容

此項活動將由HIV感染者和受HIV影響者提名醫護人員參加,以表揚優勝者傑出的工作表現和對服務的承諾。在提名者的陪同下,各地區的優勝代表將被邀請參加2022 國際愛滋病大會線上會議,於公開的頒獎儀式中接受表揚,參與新聞發佈會和與專家進行討論、出席相關的會議,並有機會與HIV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

為了持續鼓勵零歧視和去污名化,獲選的優勝者的故事將被使用於媒體報導中,並於每次會議後透過社群媒體進行宣傳。

參加/提名辦法

提名期由即日起至2022年2月14日中午12時(HKT)。每人可提名至少一位香港醫護人員,提名人需填妥並遞交網上表格,方為有效。所有提名均會交由遴選委員會審視,並選出一位香港代表,參與2022 國際愛滋病大會線上會議。

活動關鍵日期

2022年1月11日

開始接受提名

2022年2月14日中午12時(HKT)

提名截止

2022年3月1日 世界零歧視日

主辦單位宣佈各地區優勝者名單

2022年7月29日-8月2日

2022 年愛滋大會

2022年第三至第四季

訓練活動和拍攝優勝者影片

© 2023 關懷愛滋 AIDS Concern

捐助機構/Funded by:

HKJC Charities
    • 聯絡我們
    • 私隱政策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