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於2015年9月正式推出「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前「同志友善醫療推廣計劃」),鼓勵醫生接收更多關於性/別小眾病人的資訊,並參與「性/別小眾友善醫療培訓班」,以便醫生了解性/別小眾的健康需求及就醫困擾,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現時香港並沒有妥善的性/別小眾權益保障制度,社會上亦充斥著對性/別小眾人士的負面標籤,致使性/別小眾社群在尋求醫療服務時遇到不少障礙。不少性/別小眾因為不確定出櫃後會否受到不友善對待,會在就診時隱藏自己真實的性經驗,影響醫療診斷;甚至因而延遲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
根據「關懷愛滋」的前線經驗及研究,香港近一成受訪男同志 (9%) 因為害怕透露自己的性傾向而不尋求與性健康相關的醫療服務;兩成男同志因為害怕透露自己的性傾向而不尋求醫療服務;更有55%男同志為了隱瞞其性傾向,在尋求上述醫療服務時,避談其同性性接觸經驗。
本會認為,社會的負面標籤讓性/別小眾不敢尋求醫療服務,是對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治療工作的一大障礙。為提升性/別小眾的健康,「關懷愛滋」現推出「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鼓勵醫生接收更多關於性/別小眾的資訊,以便醫生了解性/別小眾文化,促進他們與性/別小眾病人更有效的溝通,讓他們提供更適切的醫療服務。
我們會為參與計劃的醫生提供研討會及網上研討會,提供性/別小眾文化、健康需求、歧視個案分享及友善問診技巧等相關資訊。 另外,為了減少性/別小眾社群在尋求醫療服務時被歧視或標籤的恐懼,「關懷愛滋」將於網上及各大性/別小眾活動中推廣本計劃。參與計劃醫生的姓名及所屬專科只會於此網頁的「活動花絮」版面展示。任何計劃相關的宣傳品均不會展示參與計劃醫生的姓名或服務資料。本會不會對以下醫生的行醫經驗、學歷或專業醫療水平提供任何意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計劃的詳情,或性/別小眾健康需求的資訊,請參閱「性/別小眾友善醫生手冊」。
本會期望醫生的參與能提升性/別小眾人士的生理健康。醫生對性/別小眾病人的關懷及了解,對愛滋病預防及關懷工作有莫大幫助,亦是醫生為公眾健康貢獻的重要一步。如對本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隨時致電 2898 4411。
1. 如何參與計劃?
如果你有興趣參與以上計劃,可填寫以下表格(請按此),「關懷愛滋」會盡快聯絡 閣下,並提供本計劃的貼紙,讓 閣下在診所當眼處貼出「同志友善. 貼紙」:
你的姓名及所屬專科將於本網頁展示,表示你已經參與「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而任何與計劃相關的宣傳品均不會展示你的姓名或服務資料。本會亦不會在任何相關的資訊發放中,對醫生的行醫經驗、學歷或專業醫療水平提供任何意見。
2. 外國有類似「性/別小眾友善醫療」的相關計劃或政策嗎?
外國有不少地方及醫學院均有推廣性/別小眾友善醫療的政策或指引,亦有不少由非政府組織所推行的計劃。以下是一些參考例子,請點擊連結以瀏覽相關資訊:
3. 「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計劃如何運作?
計劃的運作主要分為兩個層面 – 醫療界別和性/別小眾社群。我們會定期舉辦「性/別小眾友善醫療」工作坊,向醫護人員和醫科生分享性/別小眾的健康需求和多元性別、性傾向的知識,以提升他們對性/別小眾的了解和敏感度,從而令整個醫護界別更加性/別小眾友善。
社群層面上,我們會向性/別小眾社群宣傳此計劃,讓更多人知道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曾接受有關「性/別小眾友善」的培訓,從而減低他們對求醫和透露個人性傾向的恐懼和障礙,增加他們對尋求醫療服務的信心。
4. 來聽聽參與了計劃的醫生分享
「曾經有一位男病人來我門診看病的時候喉嚨痛,之前在其他醫生處方下服用抗生素,但未見好轉。經過詳細的詢問後,發現他曾經與男人發生過口交的行為,而喉嚨痛原來是他感染淋病的徵兆,而不是普通傷風感冒的症狀。因此,作為一個家庭醫學醫生,即使是看似普通的症狀,都需要醫生細心詢問才能為病人解決生理上的困擾。」-方陽(家庭醫學醫生)
「只要是性傾向相關的資訊與醫學診斷有關,我都會細心詢問病人的性傾向,這基本上已經成為我問診過程的一部份。例如如果一位病人皮膚出紅疹,或者身體上出現了一些性病的徵兆,我便需要問及他的性傾向和性行為模式。如果他是一個10仔,與男人發生過肛交的行為,我就可能需要在他的尿道口及肛門都取樣作全面的檢查。事實上,只要讓病人知道我詢問性傾向的資訊與他的病情相關,他們通常都不會介意透露。因此,如果醫生能夠開放而誠懇地問及病人的性傾向,便可以更準確地為他們解決生理上的困擾。」-黃峻峰(普通科醫生)
常言道:「醫者父母心。」同志病人需要你的一視同仁,也需要你的敏感度!
如果你是一位本地註冊醫生並希望參與「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請先完成閱讀以上培訓內容,再填妥此報名表。我們會將你的名字加入我們計劃的培訓出席名單,而日後我們再舉辦「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的工作坊時,將會與你聯絡以邀請你出席。
我們定期與不同的專業醫療組織及單位,合作舉辦「性/別小眾友善醫療」研討會和工作坊,向一眾醫護人員及醫科生講解性/別小眾文化、常用詞彙,並分享性/別小眾就醫時被歧視的真實個案。過往曾合作單位包括了香港西醫工會、衛生署社會衛生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和香港大學醫學院等。我們亦曾邀請創健醫療總監方陽醫生為講者,與一眾來自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及醫科生分享他的行醫經驗,並講解性/別小眾的就醫需要及友善問診技巧。
我們亦衷心感謝以下醫生及醫護人員參與「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並支持我們的活動或和網上培訓。
所屬專科 | 醫生姓名 |
皮膚及性病科 | 鍾振堅醫生 |
黎亦翹醫生 | |
泌尿科 | 張新村醫生 |
黃國田醫生 | |
腸胃肝臟科 | 吳秉英醫生 |
羅麗柔醫生 | |
精神科
|
馮威才醫生 |
陸雅欣醫生 | |
陳君訥醫生 | |
洪秉基醫生 | |
王穎珊醫生 | |
麥棨諾醫生 | |
黃宗顯醫生 | |
黃藹賢醫生 | |
王駿濱醫生 | |
急症科 | 司徒敬豪醫生 |
梁玉鸞醫生 | |
家庭醫學 | 陳祈進醫生 |
陳恩廣醫生 | |
吳偉棠醫生 | |
方陽醫生 | |
吳世豪醫生 | |
黃淑婷醫生 | |
黃經亮醫生 | |
張澤民醫生 | |
蕭志雄醫生 | |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 | 曾祈殷醫生 |
黃天祐醫生 | |
徐詩駿醫生 | |
林緯遜醫生 | |
蘇文傑醫生 | |
婦產科 | 張煜棠醫生 |
譚靜婷醫生 | |
羅傑士醫生 | |
李文軒醫生 | |
李閏婷醫生 | |
鄧曉彤醫生 | |
普通科西醫及中醫 | 黃峻峰醫生 |
普通科
(醫學植髮/美容) |
林澎醫生 |
黎可恩醫生 | |
普通科
|
蕭炳昌醫生 |
王秉亮醫生 | |
區爾軒醫生 | |
鄺偉殷醫生 | |
周永堅醫生 | |
譚文基醫生 | |
羅恩光醫生 | |
何愛平醫生 | |
何頌琳醫生 | |
盧國章醫生 | |
陳炯榮醫生 | |
許敏怡醫生 | |
孫曉玲醫生 | |
林鴻安醫生 | |
林亦子醫生 | |
李信昌醫生 | |
梁均瑋醫生 | |
外科專科
|
老兆雄醫生 |
霍家龍醫生 | |
陳長華醫生 | |
葉勁麟醫生 | |
張浩然醫生 | |
何潔雯醫生 | |
夏威醫生 | |
英偉亮醫生 | |
外科專科/乳房外科 | 陳梓欣醫生 |
骨科 | 白展成醫生 |
臨床腫瘤科 | 謝耀昌醫生 |
劉健生醫生 | |
羅麗柔醫生 | |
中醫 | 方顥澄醫生 |
陸月明醫師
(及註冊社工) |
|
陳偉雄醫師
(及註冊物理治療師) |
|
胡凱淋醫師 | |
林港深醫生 | |
關証顥醫師 | |
牙醫 | 廖煒健牙醫 |
司徒慧婷牙醫 | |
周民浩牙醫 | |
張俊傑牙醫 | |
口腔頜面外科 | 謝均燿牙醫 |
公共衛生醫學 | 譚一鴻醫生 |
眼科
|
陳家傑醫生 |
劉承樂醫生 | |
耳鼻喉科 | 陳鍵明醫生 |
風濕病科 | 陳柏滔醫生 |
鍾浩然醫生 | |
整形外科 | 陳日輝醫生 |
小兒外科 | 鄭偉醫生 |
腦神經科 | 李至南醫生 |
神經外科 | 李世偉醫生 |
心臓科 | 繆建文醫生 |
梅震宇醫生 | |
心胸肺外科 | 司徒達麟醫生 |
內外全科 | 麥懿恒醫生 |
輔導心理學 | 李天蕊小姐 |
宋均傑先生 | |
許遇之小姐 | |
臨床心理學 | 譚嘉恒博士 |
英國心理治療協會實習心理治療師(人本心理治療)、人本表達藝術 | 吳灝璋先生 |
催眠治療、心理輔導 | 陳尚勇先生 |
性/別小眾友善醫護人員-問診模擬示範
「關懷愛滋」拍攝了一段模擬問診的影片,去示範何謂性/別小眾友善問診。希望能藉着更了解性/別小眾社群的文化及健康需要,去營造更友善的診所環境,讓性/別小眾病人享有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常見問題
我想參加計劃,該怎樣做?
如果你有興趣參與以上計劃,可填寫下列表格參考,「關懷愛滋」會盡快聯絡 閣下,並提供本計劃的貼紙,讓 閣下在診所當眼處貼出「同志友善. 貼紙」:
你的姓名及所屬專科將於本網頁展示,表示你已經參與「性/別小眾友善醫療推廣計劃」,而任何與計劃相關的宣傳品均不會展示你的姓名或服務資料。本會亦不會在任何相關的資訊發放中,對醫生的行醫經驗、學歷或專業醫療水平提供任何意見。
我曾經因為我的性傾向被醫生歧視,該怎樣做?
根據醫生倫理國際守則,醫生 :
「不容許任何……性傾向或任何其他因素干擾他/她對病人的責任。」
「不得被個人利益或不公平的歧視左右其判斷。」
因此,如果你因為你的性傾向受到任何註冊醫生的歧視,可以向醫務委員會作出投訴。委員會將在行使有關紀律處分時,參考以上守則。如欲得知更多有關投訴程序的資料,請瀏覽我們的單張或醫務委員會的網址:http://www.mchk.org.hk/complain/ ,或致電2873 5131向醫務委員會查詢。
另外,我們亦鼓勵你向「關懷愛滋」分享你被歧視的經歷。我們將在「同志友善醫療研討會」中匿名地向其他醫生分享你的經歷,讓他們知道性/別小眾友善醫療的重要性!
此計劃由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資助。此刊物/活動內容,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