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愛滋」正式推出「男同志友善醫療推廣計劃」,目的為推廣男同志友善醫療及讓男同志社群獲取適切的醫療服務。計劃為香港首個此類項目。
本地男同志向「關懷愛滋」反映,社會上對同志身份的污名,求醫的時候都遇到不少令他們不愉快的經歷,令他們不敢尋求醫療服務。很多男同志即使在有需要講述病情的時候,也不敢向醫生透露與性傾向有關的資訊。這不僅阻礙及時的醫療判斷,影響他們的健康,也對預防及治療愛滋病和其他性病的工作構成重大障礙。
「關懷愛滋」在2016年1月至2月期間,於網上向138名男同性戀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
9% 受訪者(12人)指曾因性傾向受醫護人員歧視或不友善對待
20% 受訪者(28人)指曾因害怕透露性傾向而不尋求醫療服務
55% 受訪者(76人)指在尋求與性健康有關的醫療服務時,不會透露與性傾向有關的資訊,包括其同性性接觸經驗。
78% 受訪者 (108人) 指「同志友善」是他選擇醫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現時註冊醫生如因性傾向歧視病人,將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亦有可能受到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紀律處分,但只有31%受訪者(43人)知道被註冊醫生歧視可以向醫務委員會投訴。
一名男同志Jacky在一次求診中主動向醫生透露他曾與男性有性接觸,希望能使醫生作更準確的診斷,但該醫生開始引述《聖經》,指天主不容許同性戀,並在沒有進行任何正常檢查程序下開藥。Jacky之後另一次不適再去看該名醫生,進房後該醫生即不友善地問他是否仍是同性戀者。經過這兩次不愉快的經歷,Jacky指以後都不會主動向醫生透露有關性傾向的資訊。
「關懷愛滋」行政總監齊治之表示:「我們相信很多醫生並非刻意歧視病人,只是缺乏對同志社群的認識和敏感度,造成醫生與病人之間溝通的障礙。」
因此,「關懷愛滋」為醫生舉辦工作坊,提供有關同志文化和健康需求方面的資訊,令醫生更了解如何與不同性傾向的病人溝通。「關懷愛滋」高級政策倡議主任陳穎芝指:
「我們在工作坊中會分享有關男同志社群的資訊、破解對男同志社群的迷思及定型,並邀請醫生分享如何更具敏感度地與不同性傾向的病人溝通。我們希望透過向醫生提供此類資訊,能令醫生更有效地與同志病人溝通,提升同志社群的健康。」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醫生建議醫生在問診時作些少改變,便能有效和友善地與男同志病人溝通。曾醫生表示:
「醫生可避免就病人的性傾向作任何假設,令病人感覺到醫生對不同性傾向的人士都是不帶道德批判的。醫生亦可更進一步,向病人口頭解釋有關性傾向的資料是保密的,令病人更安心地在必要時透露有關性傾向的資訊。」
為了向醫護界更廣泛地推廣男同志友善醫療,「關懷愛滋」希望與不同業界組織合作舉辦工作坊及研討會。如有醫生希望參與計劃,歡迎聯絡「關懷愛滋」。計劃亦入選Community Business社商賢匯 2016同志共融社區項目入圍名單。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
黃家聰 (Marco)
「關懷愛滋」市場及傳訊部主管